2022 年 04 月 11 日

704
分類:信仰百題

醫遊人

醫遊未盡-手術之後 麻醉以外

速戰速決的麻醉

「手術已經完成了,張開眼睛看看可以嗎?要自己大大力深呼吸了。」這是我們在手術完成後,幫助病人從麻醉中甦醒過來最常說的話。手術完成,麻醉科醫生最關注的是病人能夠恢復神智,呼吸暢順有力,血壓心跳正常,沒有嘔吐,沒有疼痛不適 — 能夠滿足以上各項,整個麻醉工作的程序大致完成。在復甦室休息一陣子後,無論病人到加護病房還是普通病房,甚或是出院,除了一些手術後止痛的事宜,其餘的臨床觀察和判斷,麻醉科醫生都不需要參與。No News is Good News。除非病人手術後有嚴重的併發症,或發生懷疑與麻醉相關的事故,例如中風或心臟病,否則我們一般都不會被通知有關病人手術後的進度。麻醉科的工作可謂「速戰速決」,對於我這種急性子來說,這種快來快往的工作特色正是這個專科的吸引力之一。可是,這也是麻醉科的其中一種「缺陷」,因為沒有與病人建立長期關係,我們可能會變得比較任務為本(task-oriented),而且無法得知病人手術後的長期進展,沒有與他們和家人共同經歷病癒的歷程和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所以,工作帶來的滿足感或許會有些缺欠,有時也會變得單調。

專職服侍與團隊

醫療服侍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在醫遊中,手術之後會有很多專職的弟兄姊妹幫助病人做復康治療,也有不少弟兄姊妹會跟進他們往後的生活、工作和經濟狀況。我們會在分享會中彼此分享病人的進度和自己的領受。透過他們的分享,我看到醫療對病人是另外一個領域的建立。有的病人透過手術,從此可以走路,有的可以活動雙臂,可以正常進食,有的可以說話,甚至可以工作,得以重新生活。一切改變都為他們和家人增添希望和自信,甚至可以讓他們以自身的經歷鼓勵身邊的人。有時候,整個復康過程來得非常漫長,還很艱辛,有的人需要用上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投入社會,不過,當中不乏看見上帝的保守和作為。這些震動人心的故事,若沒有弟兄姊妹的長期跟進,作為一個麻醉科醫生是根本不會知道的。醫療隊讓他們的人生有了新的機會,上帝卻藉著他們的經歷,帶給我們全新的視野和體會,激勵我們服侍的熱情,這些領受甚至能更新我們平日工作的思維,讓使命更堅定。

戰兢與儆醒

前陣子疫情把我從手術室帶到不很熟悉的病房工作,甚至重新擔起放下了很久的職責。回想起來,原來對上一次收症和巡房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問症、與病人接觸、每天跟進他們的狀況和與家人交代病情都是久違了的工作。面對似曾相識卻又陌生的日程,不免有些緊張,卻又激勵我溫故知新。在該部門的顧問醫生指引下,我再次上了一系列實習課,好像回到十多年前的光景一樣。

不論是在不同部門的工作,抑或是在醫遊中不同的經歷,都讓我看到 — 手術之後,麻醉以外,是遼闊的世界,是很多的未知。在專業上進深,能夠讓人通過專業知識服侍人、服侍神,但與此同時,神也要帶領我們去看那些看不見的盲點,使我們得著激勵,也明白自己的限制。上帝的預備和引領是奇妙的,祂要給予我們不同的體驗,叫我們去感受久違了卻非常重要的戰兢和儆醒,使我們知道要常存謙卑受教的心。

這些都是醫遊裏寶貴的功課,是上帝提醒我要常常倚靠祂的記號。在這些醫遊的日子,上帝才是那個作工的,叫在當中的人都得著祝福。「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効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27-28)

 

相關文章:
醫遊前傳 (上) 從微小的夢開始
醫遊前傳 (下) 與神與人同行的「麻醉」
醫遊未盡-戰戰兢兢
醫遊未盡【兔唇裂顎-產前檢查】
醫遊未盡【兔唇裂顎-恩典的記號】
醫遊未盡-身造的人 · 新造的人
醫遊未盡-開你的耳朵
醫遊未盡-金銀我都沒有
醫遊未盡-五十年代的國度(上)未被遺忘
醫遊未盡-五十年代的國度(下)經典麻醉藥
醫遊未盡-用力吹吧
醫遊未盡-一粒螺絲釘
醫遊未盡-獻上微小 愛倍增
醫遊未盡-你為什麼到這裏來
醫遊未盡-手術之後 麻醉以外

醫遊未盡-多走一步
醫遊未盡-信心交託
醫遊未盡-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