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障礙
在偏遠的地區工作,語言是我們最大的障礙。無論是日常用語或是醫學專有名詞,一字一句都足以消耗你大量的精力去使當地人明白。身體語言和網上翻譯工具以至義務協助我們的翻譯員就成為我們的最佳拍檔,但這些都不是絕對可靠的。因為偏僻的地區網絡不一定穩定,很多應用程式也無法使用;又因翻譯員人手不足;有的或許不習慣手術室的環境,心裡害怕,要求只到病房幫忙;更多的原因是當地真正貧困的人沒有上學讀書,不懂得官方語言,只能説自己部族的土話,令溝通的障礙變得更大了。
面對語言障礙
事奉團隊計劃要在臨床以外,加插一些教學活動和講座,因為我們都盼望透過知識和技術的傳遞,使這些地方的醫護人員,以至醫療系統有一天都能夠自立起來。
「語言的問題怎樣解決呢?」
「那些都是醫護人員,大部分翻譯都應該應付得來。」
「大部分翻譯人員都沒有醫學背景,醫學用語和詞彙到底應該如何翻譯呢?」
「這就麻煩一下大家先上網翻查不同的翻譯版本,或許加插一些圖畫可以比較容易明白。」
「主題盡量不要太艱深,可以的話要實用一點,好讓他們能用得著。」
為此,我們開始著手準備在白天完結手術和臨牀工作後,於晚間安排一些「專題課程講座」讓當地醫護人員來參與。當地人對外交流的機會不多,而且自覺經驗知識和資源都非常短缺,因此都很踴躍參與。即使有時候課堂的時間因手術而有所延遲,他們依然積極出席,盼望能爭取機會多在外來人身上學習更多。
可是課堂的反應只是一般,或許因為內容上理論太多,有些艱深,又或許因為時間太晚,對於已勞碌工作一整天的出席者來說,不禁顯得疲憊呆滯,更可能的是,因為表達上的困難,未能有效傳遞和吸收,不論是講的還是聽的都很吃力。
求上主開耳朵 – 克服語言障礙
到了另一個上課的晚上,負責講課的姊妹邀請了隊中一位隊員替她翻譯。由於翻譯不是手術室的醫護,本身廣東話也有限,因此她們已預計這堂課會遇上很大的困難。
課堂開始了,姊妹劈頭就打趣地說,「我不會說你們的語言,雖然有翻譯協助,但我仍盼望上帝今晚開你們的耳朵,讓你們能聽得明白。」那是一課關於病房和手術室感染控制的課堂,不是沒有理論,內容也不是特別淺白,但是說著說著,台下反應卻很熱烈。有的是因為姊妹嘗試用道地口音讓人發笑,更多原因是姊妹的演繹生動有趣,把主題講解得非常仔細,而且內容也非常實用,很適合當地人的需要。因此每一位在座的醫護都聽得非常興奮投入。講課完結後,仍有很多當地醫護留下來提出問題。透過身體語言和似懂非懂的當地語言,讓當晚的每一個學員都獲益良多,並且過得非常愉快。我們也聽得非常快樂,是內容實在精彩,是姊妹份外努力,更是上帝真的開了他們的耳朵!
這個地方,我們無法公開傳講福音,姊妹的一句「開你的耳朵」,別具意義!我們祈求上帝開他們的耳朵 — 所聽見的,不是用語言所要表達的,而有那個不能言喻的「神同在」的信息。
相關文章:
醫遊前傳 (上) 從微小的夢開始
醫遊前傳 (下) 與神與人同行的「麻醉」
醫遊未盡-戰戰兢兢
醫遊未盡【兔唇裂顎-產前檢查】
醫遊未盡【兔唇裂顎-恩典的記號】
醫遊未盡-身造的人 · 新造的人
醫遊未盡-金銀我都沒有
醫遊未盡-五十年代的國度(上)未被遺忘
醫遊未盡-五十年代的國度(下)經典麻醉藥
醫遊未盡-用力吹吧
醫遊未盡-一粒螺絲釘
醫遊未盡-獻上微小 愛倍增
醫遊未盡-你為什麼到這裏來
醫遊未盡-手術之後 麻醉以外
醫遊未盡-多走一步
醫遊未盡-信心交託
醫遊未盡-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