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傳統上屬於新約全書的第一卷書,雖然當中並沒有註明作者是誰,也沒有提及作者的資料,但從它的題目可以相信作者是馬太,是一位猶太稅吏,後來成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近代學者一般認為《馬太福音》是主後70年之前寫成,其寫作目的主要強調耶穌是神的兒子、人子、大衛的子孫、耶和華的僕人、主、基督和以馬內利。馬太透過記載耶穌的降生、教導、受難、死亡和復活,指出耶穌基督就是舊約眾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是以色列人所期盼的那位要來的君王。筆者將透過不同的重點,一連五次,探討「神對普世宣教使命的心意和行動」這課題,藉此更多瞭解這重要信息如何貫穿整卷福音書,以表明基督不單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也是萬國的彌賽亞,就是「萬民」的救贖主。以下所有經文均引自《聖經新譯本》。
耶穌是萬國的彌賽亞
關於耶穌基督的家譜(一2-17),《馬太福音》記載了數位不貞潔但歸信神的外邦女子的名字,包括他瑪、喇合、和烏利亞的妻(拔示巴),另外,還有摩押女子路得,她們都是耶穌的祖先。馬太藉此提出,神願意接納外邦人成為祂的子民。不但如此,即使有些人在生命上曾有污點,只要對方願意悔改歸向神,祂仍可使用他們來成就祂的救贖計劃,並成為許多人的祝福,這是神的恩典。
馬太提示了,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的恩典,除了臨到猶太人,也同樣臨到外邦人,這是為了應驗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因著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地上所有家庭都因亞伯拉罕得福,這是蒙福的應許。「萬民」一詞就是植根於這應許(創十二1-3)。所以,在彌賽亞誕生後,神藉由一顆特別的星招聚一群外邦人前來朝拜小嬰孩耶穌。馬太描述這些外邦人為博士或智者(希臘原文是magoi 專於觀星的法術師),他們屬於一群來自東方的觀星者,一起來尋找「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那一位。他們承認耶穌基督是王,向祂跪拜,並向祂獻上黃金、乳香、沒藥,這些最貴重珍寶,代表了基督就是萬邦萬國的王,配得萬民敬拜。
下次,我們將以「耶穌在加利利展開普世宣教使命」為重點,繼續探討普世宣教的美意。
~ 待續 ~
相關文章:
從馬太福音看普世宣教使命 II 從加利利開始
從馬太福音看普世宣教使命 III 救恩計劃中的地位
從馬太福音看普世宣教使命 IV 救恩的失去與得著
從馬太福音看普世宣教使命 IV 救恩的失去與得著
從馬太福音看普世宣教使命 V 成就救恩及頒布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