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君 叛逆之民
承接上文,耶穌在群眾迎接君王式的歡呼聲中進城,祂抓緊這次機遇來見證自己的君王身分,不過,這君王卻是騎著驢駒,以謙卑和平的形象進入耶路撒冷的 — 祂不是以戰爭中元帥的形象出現,手中沒有武器,緊隨的不是軍隊,祂只用「祂的大愛」來贏得人心。可惜,群眾誤解了耶穌進城的目的,以為耶穌必以君臨天下的姿態,來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他們目睹耶穌滿有施行神蹟奇事的大能、平靜風浪、治病趕鬼,甚至使死人復活,所以在耶穌施行五餅二魚神蹟後,百姓便一廂情願地強迫耶穌作王(約六15)。他們深信耶穌這次進城,必要作他們的王,也必帶領他們對抗羅馬政權,因而雀躍萬分,夾道歡呼。縱使群眾對耶穌產生誤解,祂完全沒有專注眾人的歡呼,反而堅守使命,預備自己受苦受死,為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以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救贖世人。縱使被群眾誤解,耶穌仍不捨不棄地愛他們,並且愛到底。
那些歡呼迎接耶穌入城的群眾,在幾天後,竟變為一起呼喊把耶穌釘十架的群眾。有解經學者認為,這是同一班群眾,他們曾擁戴耶穌為王,但之後看見耶穌並沒有如他們所期望的去對抗羅馬政權,也無意作以色列王,就變得極度失望、生氣,甚至憤怒。由於宗教領袖想治死耶穌,在他們的煽動下,群眾被唆擺了,因而反目相向,斷然高聲呼喊要除掉耶穌,並要把祂釘十架。原來,跟隨耶穌的人的確會如此,在信仰生活中,有多少人,包括我們自己,也曾因為神沒有應許自己所祈求的,而對祂失去信心?
不過,有部分解經學者則認為,那些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群眾,與高聲呼喊要除掉耶穌的群眾,並不屬同一羣百姓。前者可能對耶穌有好感,想跟隨祂但缺乏委身,所以沒有在耶穌受審時出來支持祂。後者則是跟隨大祭司的群眾,包括替他們工作的僕人、殿裡的守衛、惡棍,也包括支持犯人巴拉巴等作亂、起革命的國家主義者。無論群眾是甚麼人,他們都是普通的旁觀者,並不可靠。因此,到了重要關頭,祭司長和長老都能輕易煽動這些群眾,要求釘死耶穌,並釋放巴拉巴。
棕樹主日 – 耶穌迎向受難、死亡及復活
棕樹主日正式展開耶穌在世最後的日子,也是最受苦和最黑暗的日子。祂經歷眾叛親離,甚至被人出賣;祂受盡情感和肉體之苦,卻甘願順服上帝旨意,為罪人、為我們每一個釘死在十字架上。偉大慈愛的耶穌甘心無悔擺上自己、走上苦路,在十架上成就救恩,使信祂的人不再與父神永遠隔絕,也使信祂的人得著永生、信心、勇氣和能力,得以面對和勝過一切。感謝復活的主為我們帶來永恆的恩典與平安!
~完~
相關文章
節期系列-棕樹主日 上
相關文章
記念恩情 歡樂感恩-住棚節
節期系列-將臨期開始了
節期系列-顯現期-記念主愛彰顯
節期系列-普珥節-咒詛變祝福 上
節期系列-普珥節-咒詛變祝福 下
節期系列-聖靈降臨日 上
節期系列-聖靈降臨日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