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為顯明恩典的記念日
教會年曆每年的一月就是顯現期(Epiphany)或稱主顯期,這字源自希臘文ἐπιφάνεια,意思是顯現或顯示,指神以人可見的方式彰顯。當時的希臘人原本用「顯現」(Epiphaneia)這詞來代表他們一個神明或靈體的顯現,但到了第二世紀,亞歷山大的基督教神學家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首次用「顯現」這詞作為教會慶典的名稱,以記念耶穌基督在世時榮美的彰顯、道成肉身的恩典,以及祂在世上的救贖工作。顯現期的開始為顯現日,即每年的1月6日或在聖誕節後的第十二天,並於聖灰日(Ash Wednesday)的前一天結束。[註1]
顯明耶穌救贖大恩、神性和大能
基督徒在顯現日或主顯日這天會慶祝耶穌在世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慶祝東方智者與基督相遇,帶上禮物來朝拜耶穌(太二1-12),為要顯明耶穌是外邦人的神。第二件事是慶祝施洗約翰為耶穌受洗,並聖父和聖靈對耶穌身份的公開宣認(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為要顯明耶穌的神性。因此,主顯日隨後的主日就是耶穌受洗日,又稱主顯節第一主日。第三件事是慶祝在迦拿婚宴上,將水變酒的神蹟,為要顯明耶穌的能力。
顯明主愛,傳揚主的榮美
一般傳統教會的信徒會與聖誕節連起來,提前慶祝顯現期,並在這節期互相餽贈禮物,以紀念東方智者送禮物給耶穌的事蹟。顯現期提醒信徒,聖誕節就像一首序曲,精彩的部分在於聖誕節過後,就是顯現期的開始,也就是耶穌榮美的開始,祂向世人顯現神的大能、神性和神的大愛,並向世人宣告祂的使命,就是救恩已臨到萬邦。因此,顯現期著重福音外展及普世宣教的重要性。耶穌基督為普天下的人設立救恩,也把祂的使命給予祂的跟隨者,藉著生命的見證,將福音帶進世界。顯現期也提醒信徒,應繼續被耶穌的榮美所帶動,敏銳地觀察別人的需要,把禮物送給對方或有需要的人,特別是孤苦軟弱的人,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及看見耶穌的榮美,經歷祂的大愛和恩典。願我們向人所餽贈的禮物,成為馨香的祭,討主喜悅。
[註1] 「聖灰日」就是教會年曆「大齋期」(又稱預苦期)開始的第一天,即每年復活節前不包括主日的前四十日,教會一般會在信徒前額上塗灰,以此獨特的儀式進入預備期,象徵基督徒表達悔改和齋戒的意思,並預備迎接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彰顯在世人之中。
相關文章
記念恩情 歡樂感恩-住棚節
節期系列-將臨期開始了
節期系列-顯現期-記念主愛彰顯
節期系列-普珥節-咒詛變祝福 上
節期系列-普珥節-咒詛變祝福 下
節期系列-棕樹主日 上
節期系列-棕樹主日 下
節期系列-聖靈降臨日 上
節期系列-聖靈降臨日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