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講道經文:馬可福音 五1-20
8 是因耶穌曾吩咐他說:「污鬼啊,從這人身上出來吧!」
9 耶穌問他說:「你名叫甚麼?」回答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多的緣故」
東方人,包括了猶太人,都有個觀念,他們認為名字,代表著一個人的形像和他的生命特性。古時中國人的男子在二十歲舉行冠禮(成人禮)時,會在「名」之外,加上一個「字」,而「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例如:民初五四運動時期名著《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就是有感於性情遲緩,字「佩弦」以自警策的意思。
而對於猶太人,名字中所表達的特性都是和上帝創造生命時,所賦予的美、善…等有緊密的關係。
在這段經文中,當耶穌基督問這個人的名字時,大概也有另一個用意,就是要喚醒這個人已經被污靈佔據的良知,也就是說,這個人被污靈佔據他的心靈時,他已經忘記自己正在做甚麼了。耶穌問他的名字,就是要他醒悟過來。
經文這裡回答耶穌的,相信已經不是那被鬼附的人,而是在他裡面的污鬼。他名叫「羣」,這個字與當時羅馬軍隊編制中「團」(Roman legions)一字有關,羅馬軍隊以六千個士兵為一團,所以, 「羣」(Legion)這字之於當時的猶太人,是能讓他們立即就有負面的聯類,聯類到他們的仇敵。
那究竟是否正表示,在這一個身體內的污鬼,就有5-6千隻之多?我們不得而知,「群」的名字重點不在於實際數量有多少;而是對方帶來的「軍事武力」的震懾。對於猶太人來說,「羣」隱藏著一很重的政治意味,正正代表著一班壓制猶太人的仇敵。(R. Dormandy, “The Expulsion of Legion – A Political Reading of Mark 5:1-20,” The Expository Times 111 (2000):335-337.)在強大的軍事勢力下,猶太人無奈接受這政治現實和被統治、壓制下所帶來的恥辱,羅馬帝國污染了屬於耶和華的土地。
解決方案?
我們看隨後的發展:
10 (「羣」)就再三地求耶穌,不要叫他們離開那地方。11 在那裏山坡上,有一大群豬吃食;12 鬼就央求耶穌說:「求你打發我們往豬群裏,附着豬去。」
13 耶穌准了他們,污鬼就出來,進入豬裏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海裏,淹死了。豬的數目約有二千。
第一個請求
在整段經文1-20節中,我們見到有對耶稣的三個請求(參 格拉森的…我 I):
包括了鬼的第一個請求:求勿受苦,不要離開格拉森。
按此要求,我們不禁要問兩個問題:
Q1。為什麼鬼要求不要離開格拉森 ?
參考 路八31的記載,路加給我們的答案是「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吩咐他們到無底坑裏去。」即是他們不要去無底坑受苦。明顯地,這裡指出在「無底坑」要痛苦多了,雖然我們無法知道「無底坑」有多令「牠們」痛苦,但反過來說,我們卻又知道,鬼請求留下的地方 — 格拉森 — 正是個「好鬼自在」的地方,是邪惡的溫泉,適合羣鬼亂舞!
弟兄姊妹,有時候我不知道你可有想過為何某些人總是「容易」受引誘?比較「容易」犯罪 ? 某些人的掙扎總是特別多?或者我們應該留意,我們總讓自己身處在什麼環境之中?士師記的參孫總是成天混在非利士人的城中,交往的都是大利拉之流的女子,所以…他求仁得仁,最後就死在大袞廟之內了。
我們呢?若我們把自己常常置身於某些環境、某些網站、看某些周刊雜誌⋯,温水煮蛙,慢慢的,我們對某些事情便會習慣、某些行為也變得沒什麼大不了了…。格拉森令羣鬼「好鬼自在」,你的「格拉森」又在哪兒?
耶穌的憐憫
Q2。我們留意到耶穌竟然遷就鬼,接受它的要求,讓鬼到豬羣那裡去;原則上耶穌有權柄趕它們出去:為什麼耶穌作此妥協,不就直接叫他們(這羣污鬼)離開好了?
也許,惟一的原因是,耶穌要作出這簡單快捷的安排,是為了羣鬼可以盡快離開,讓這人得到安寧。楊錫鏘牧師解釋這段經文時,就強調了:
經文的重心 不是神蹟、不是耶穌的大能,而是耶穌那顆憐憫人的心。
十邑這遍地方污煙漳氣,是與外邦人混雜一起的區域,格拉森人從事的職業,又是他們鄙而為之的養豬工作。這個被鬼附的人所在之處,按路加福音的記載,是沒有人願意來的地方,然而耶穌坐船渡湖,走到外邦人的地方,甚至去到這條「⋯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太八28)的路,大概原因只得一個,耶穌為的是 — 去尋找這失喪的、被遺棄,連自己也放棄自救的邊緣人 — 耶穌「不惜代價」為要讓這人得釋放;耶穌寧願遷就、妥協、接受鬼的要求,絕不是為了那稱為羣的污鬼,為的是要憐憫這個被附的人!
~ 待續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