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08 日

560
分類:詩情畫意

Skybirds

一生追求「真」與「光」的莫奈 下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所開創和發揚的印象派 (Impressionism) ,對十九、二十世紀,甚至往後的藝術發展,包括繪畫、音樂、攝影的領域都帶來巨大的影響;這影響不止於歐洲,也伸延至美洲、亞洲,以至全世界。

而他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光」。他竭力讓人感受到「光」所帶來的無窮色彩和真情,其中經歷的歲月是漫長、艱苦和充滿起伏的。 1912年,72歲的他被診斷患上白內障,雙眼的視力將逐漸減退。礙於當時的醫學技術及他對手術風險的憂慮,手術要到1923年才進行。在此期間,他不斷創作,仿佛要與時間競賽,在還可以親眼感受光的時候,將它盡情描畫!

花園﹒池塘﹒睡蓮

早在1890年,莫奈在吉維尼鎮買下一棟農屋和一個庭園。在庭園內,他修了一個池塘,且種滿不同品種的睡蓮,並開始以此入畫。在往後的歲月裡,莫奈共畫了181幅題為《睡蓮》的作品,此外,還有多達60多幅以「睡蓮」為意象的相關畫作,如《睡蓮池塘》、《柳下的睡蓮》或《日本橋》等。 對於這片池塘和睡蓮,莫奈從未失去新鮮感,因為在光影之下,每一刻都綻放驚喜。

如此,不同階段的「睡蓮」,反映出莫奈在患上白內障之前、患病期間和幾近失明的各個時候,對「光」所帶來的不同色彩的認知和感悟。由於視覺上的變化,莫奈筆下的睡蓮亦顯得抽象,其經典用色由藍綠色調變為淡黃色、粉紅色及紅色。這一時期的畫作被視為印象派與現代抽象藝術之間的重要橋樑。

「真光」在哪裡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這光變幻莫測,引發無窮想像與力量,它吸引著莫奈一輩子的熱切追隨。

而在晚年,成就已達巔峯的莫奈,因失明的陰霾籠罩而陷入無比的恐懼中。對於一個以視覺去追隨光的畫家,失去視力,猶如取去他的生命。可是,當肉眼再看不清楚「光」的時候,在沉靜的漆黑中,是否就能讓他看見,一直潛藏在他心裡,隨著年日已不復看重的「真光」?

神仿佛要向他呼喚,讓他尋見!因為,人若無法捉住能衝破黑暗,給人帶來希望的「真光」,即使有再高的成就,換來的卻只有更大的無助與惶恐!

晚年的莫奈,創作熱情絲毫不減,只是,掩蓋不了心中的孤單。「四季睡蓮」是他最後的作品,流露著他在人生的最後六年,視力幾近喪失時的心路歷程。他用超越肉體限制的「心眼」,將幻變光影下姿態萬千的睡蓮活現人前,當中,交織著他對光的迷戀和了解、對生命的渴慕和恐懼,以及在他心靈深處的寂寞和呼求。

偉大的畫家失去視力,與非凡的音樂家失去聽力,同樣令人感到無比的不幸和婉惜!

莫奈的遭遇令人想起音樂家貝多芬,他們都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創作出他們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可是,他們對生命的把握和體會,卻大不相同!

貝多芬說:「 當我最孤獨的時候,也就是我最不孤獨的時候。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親近上帝… 因此,我將平靜地忍受一切的不合理,並把信心放在永恆的良善上。」

上文:一生追求「真」與「光」的莫奈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