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廿二1-14
太廿二章的大綱結構:
1) 王擺設娶親的筵席,被召的人拒絕赴席 (1-7節)
a) 王擺設筵席,邀請被召的人(1-4節)
b) 被召的人拒絕,王的反應(5-7節)
2) 王另召別的人來赴席(8-14節)
a) 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8-10節)
b) 未穿禮服的賓客被王趕到外邊(11-14節)
****************************************************
王另召別的人來赴席
到了這個比喻的第二大段落(8-14節),原本的賓客再度拒絕赴宴,於是王把恩典轉移,主動邀請其他人,王要將恩典轉予其他願意進來坐席的人。
22:9-10「『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
於是,僕人到了「大路上」去召客人來。
「大路上」– 是那些從城裏通到外面去的公路或主要道路 — 所以在這裡,有意味福音被傳到外邦的想法。
而在22:10,更說出另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宴席要坐滿」 ; 此外,還特別提到,僕人將「不論善惡都召聚了」。
根據馬太福音的記錄,故事沒有停在這裏,正因為僕人將善惡都招聚了,而引起接着馬太獨有的情節 : 沒有穿禮服的客人被逐 。即第二大段落的第二個小段 (11~14節)。
「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裏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裏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馬太進一步加插了沒有穿禮服的客人被逐的描述,指出神要求「配得的人」參與祂天國的筵席。所以筵席雖然說是公開給所有人的,但這並不表示客人就可以任意隨便 : 這是一個「有界限、有要求」的邀請,因為這是國王所邀請的筵席 –作者明顯要警告受邀者需要嚴肅地作出回應。
按照古代近東的習俗,作為主人家會為賓客預備外袍(即經文中的禮服),除非客人已有,不需要這袍,又或者他根本無意參與,否則客人沒有穿禮服赴王婚宴是不合理的。即使客人真的一時沒有穿上禮服,他也大可出言解釋,但經文卻說他對王沉默(無言可答)。這客人的表達,同樣表示他拒絕依從王的要求、不尊重王的筵席,他所表達的,同樣是對王的侮辱,所以,這人沒有資格與王同歡。
在這裡,「禮服」或可代表上帝對「義」的要求,承接之前僕人「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可見天國筵席的邀請已臨到所有人,不論人是否行惡,只是,卻不表示願意赴宴的人可以繼續行惡,妄顧天國對「義」的要求,被召的必須維持清潔的行為,才能有份於天國的福澤。
一個王要慶祝兒子的婚宴,理應舉國歡騰;然而那些心中冷漠的愚拙之徒,他們依然故我,按自己平常生活的喜愛,無意整理應有的儀容,以為可以繼續蓬頭垢面赴宴,也許他「沒興趣」替王高興,或根本是輕看這國王喜宴,所以連穿上合宜整齊的衣服 — 這赴宴的基本禮貌– 也沒有,最後國王將這樣的客人趕了出去,因為他判斷這樣的人不適合,或者如前段不赴宴的客人一樣,「不配*」在喜宴中出現,於是王捆起他的手腳,把他丟在外邊「在那裏哀哭切齒」了。
*在原文,「配」這個字 與施洗約翰斥責法利賽人時所說的「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中的「相稱」是同一個字。
不穿禮服的客人與十個童女
有猶太拉比把這個不穿禮服的客人,與耶穌另一個記載在太廿五1-13的比喻 — 十個童女的比喻連在一起。
那五個早作預備,備有充足的油供點燈的童女,他們最後得以迎接新郎,進到屋內一同赴宴;而另外五個愚拙、沒有預備燈油的童女,最終則被摒諸門外⋯。
你對天國筵席的邀請有何回應?
你有否發現,在包括前文所論述的三個比喻中,全都有一個模式,就是:呼召與回應。
第一個葡萄園比喻中的兩個兒子,因著不同的回應,就有不同的結果;
第二個比喻也同樣講到惡園户對園主的回應和結果;
以至今天的經文,原本已被邀的賓客和這個沒穿禮服者,他們的回應也引來他們該有的結局。
三個比喻貫徹提醒我們,我們如何回應上主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會帶來該有的後果。
弟兄姊妹,相信我們都認為進入上主的國是重要的,然而實際上我們卻沒有把它放在該有的優次上?在好好遵行上主的吩咐之前,我「仍有」許多計劃未完成,我仍要搏命打拼、賺錢養家,我仍有千萬樣要兼顧的人情和事情 ⋯? 有些事我明知是應該做、應該遵行的,卻視而不見、一拖再拖?
我們「真的」以上帝為先嗎?祂所吩咐的,可以容讓我們放閒不理嗎?我們是否時刻預備好自己,如那五個聰明的童女,儆醒預備好點燈的油?
弟兄姊妹,得以共享天國盛筵,並不因你信主年日有多久,更不因為你在教會的位置是什麼 (執事抑或教會領袖?);在乎的是我們究竟是一個沒有基督生命的「老油條」,還是樂意穿起王已為我們預備的天國禮服的人,我們是否甘心順服,以行義來表達我們對主的尊重?
我們的回應會帶來該有的後果 — 但願我們都不至被認定為不配得,即使進到筵席,最終也還是被丟在外面、哀哭切齒了!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