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30 日

267
分類:講道摘要

Seeking

王子的盛筵 V

經文:太廿二1-14

謙卑的僕人

故事發展到廿二9-10,經文記載:「『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即不論任何人,無論善惡,都可以邀請來入席;如此説來,末世的彌賽亞筵席,豈不都包括那些不義的人?

如果把基督徒或者教會代入,我們就是那個領受王命的僕人,去到大街小巷中尋找呼召我們所遇見的人進來坐席;而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國王不要僕人分別「好壞」,僕人的工作是去找人來坐滿筵席的座位,而不是要分別或判斷客人是好是壞。

然而不少時候,我們卻扮演了主人的角色,我們做了「判斷」– 誰可進來、誰不接受 — 就如昔日法利賽人質疑耶穌何以與稅吏、妓女同席,又如早期教會質疑彼得與外邦人同吃,到了今天,我們可不又同樣地對那些染金髮的、紋身的、同志的… 甚至在政治上與自己不同的:黃的、藍的有所抗拒?

請聽清楚國王的交代:是「凡遇見的」,其中並沒有再多的指示,更沒有「好壞」的規範,他只說「把碰到的人統統請來赴宴」。弟兄姊妹,今天的基督徒和教會都是上帝的僕人,而不是「審判者」,更不是上帝自己。這一點必須先弄清楚,才不會本末倒置,落入鵲巢鳩占的網羅中,招來刑罰。

國王為何如此交代?因為最終筵席要怎樣進行,要請怎樣的客人,全由國王決定!主人是國王,不是僕人,僕人只有遵從主人的命令行事而已,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而有關國王擁有權柄的講論,就正是要回應在廿一章的幾個比喻前,宗教領袖對耶穌權柄由來的質疑。

至於不用我們來「分別好壞」,我們不妨借此機會說明一下耶穌講的關於「稗子與麥子」(太十三)的比喻吧。

我們也是罪人,若今天成了基督徒,就以為比別人好 — 對不起,你攪錯了。

當日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就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在他們的眼中,妓女和稅吏都是「壞人」,但是耶穌基督卻在第一個葡萄園的比喻中說明,這兩種人卻是「先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太廿一31)。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都聽清楚了?不要「自義」,更不可替代神來作判斷!讓我們成為謙卑的僕人,這才是我們應謹守的信仰態度!

 

選上的人少

最後在14節,耶穌用上一個格言式的宣告,來為這個比喻作總結:

「因爲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 理解了這句話,就可以理解整個比喻。

我們是否發現,「召」/「呼召」這個詞其實貫穿了整個比喻。按照耶穌比喻的上文下理,明顯地,猶太人就是原本被稱爲的「被召的人」。他們原本擁有「特權」,是「優先」被神揀選的子民,然而,因為他們中間有輕慢的、有不尊重的、甚至有砌辭及背叛上主的,所以國王才有這樣的判斷:「…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廿二8-9)

在14節的這個「召」,跟前面第9節僕人受命往外面「不論善惡」都「召」來的「召」字是同一個字。意思是,在猶太人以外,被召的人要再加上外邦人了。(被召的人多)

但是否「真的」是被選上?則要看這班被召者的回應了。

「呼召」是神透過祂的僕人們 — 舊約時的先知,或教會的牧者所發出的邀請;為要「呼召」那些期待的、聽到的,肯悔改和信靠的,願意作出回應的人。

當然,上帝呼召,並不代表人要接受和回應,所以這裡說:「選上的人少」,正如太十三13-15的講法一樣:

「所以我(耶穌)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賽六9),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

是的,聽到的人,因著自己各樣的原因:正忙於世務、自以為「捨我其誰」,所以作出拒絕、拖延…,就像很多猶太人,那些自以為義的宗教領袖曾經做過的那樣。

在耶穌的比喻中,我們見到祂因愛我們,多次對我們作出邀請和呼召,也因而多次忍受我們的侮辱和背叛。更可貴的,是我們也見到祂更廣闊的愛 — 把上帝的筵席推展至所有願意被召的人 — 外邦人身上。

最後,總結《王子的盛筵》的五篇信息,所提及的有四類人:

1)拒絕耶穌真理的文士、祭司,他們最後的結果不單是不能再享受上帝的豐筵,而且是被除滅;

2)原本在外面沒有份參與筵席的,「不論善惡的」外邦人、罪人;

3)後來被接納的,但卻沒有預備好,沒有適切作出回應的人;

4)把上帝訊息傳遞,邀請和呼召人進來共享天國的僕人。

弟兄姊妹,請看看自己的光景如何?你是哪一類人?

我相信你十分清楚應該選擇做哪一類人,但今天你是否仍然有許多纏累,以至你忘記了什麼是「上好的福分」,沒有及時作出適切的回應?

要謹記,千萬別到了最後⋯上帝斷定你為「不配」。

弟兄姊妹,深願你好好裝備自己,以至「配得上」稱為祂的子民,「配得上」享受祂的豐筵!

~ 完 ~

相關文章:
王子的盛筵 I
王子的盛筵 II
王子的盛筵 III
王子的盛筵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