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 02 日

248
分類:詩情畫意

Skybirds

刻劃出勞動者的真實與尊嚴 — 梵高 (下)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3.30-1890.7.29) 出生於一個牧師家庭,父親和祖父也是牧師,他從小就對聖經有著豐富認識。他曾在倫敦一個十分窮困的地方講道。當他看見台下一班非常貧苦的人時,他頓時感覺全身發熱。這份與別不同的生理和情緒反應,反映出梵高的一個奇異特質,就是當他跟需要他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心裡就會產生一種不能自已的激情。所以,他在佈道的時候,能說出最適切的言語,發出最動人的呼召,他就是如此被聖靈充滿,且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

 

1879年1月,他接受了一份於比利時南部鄉村的傳教工作。他覺得他不能只戴上神職人員的白領子,以高貴的身分來傳道。他將租來的房子讓給了一個流浪漢,自己搬到貧民窟居住。他要在精神和肉體上與他要服侍的那些礦工同在,經歷他們的憂患。但他這種極端的宗教熱情和悲天憫人的胸懷,卻令委任他的福音佈道委員會一致認為他不適合繼續傳道,他們認為梵高應當引領礦工認識上帝,而不是成為礦工的一份子,他這種骯髒不堪的外表甚至會攔阻人來相信上帝。

 

及後,他有機會接觸繪畫藝術。他在 1883 年至1885 年間在海牙居住時,深被很多貧民感動,開始著手描繪他家附近田間和村莊裡的人物。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就是他在1885年完成的一幅傑作。它充份表現出梵高於社會性與宗教性的深厚情懷。畫面粗野,結構緊密;在非常灰暗的色調下,以圍聚的人物為中心,描繪出真實而富尊嚴的生命,展現出貧苦一家於勞動一天後,餐桌上的主食只有馬鈴薯的悲慘現實。可是,這些馬鈴薯,卻又是他們用雙手,從又凍又硬的土地裡挖掘出來的成果。他曾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馬鈴薯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上文:畫中湧流的生命熱誠與愛。梵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