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申3:26 和合本
「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
林後12:8-9上 和合本
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太 26:39 和合本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聖經關於禱告的教導不算多,主禱文就是信徒禱告的模範。今次我們便嘗試從摩西、保羅和耶穌的禱告,找出共同與不同之處,盼能讓我們有所學習。
摩西是先知,也是以色列民族的屬靈領袖,他曾為以色列民多番代求和贖罪 (出32:30-34, 申9:26-29) 。根據申命記一章,我們看到摩西指出因為百姓的不信,導致那代的百姓,除了約書亞和迦勒外,其他人都不得進入迦南地,甚至連摩西自己,也不得進入迦南。摩西曾向神懇求讓他入迦南,但遭拒絕,神沒有改變他的旨意。
保羅是福音使者,是牧者,他建立了很多教會,曾經為福音的緣故被囚,不斷受到攻擊。他曾三次向主祈求把自己身上的刺除去。可是,主的回應卻是:「恩典夠你用。」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三次的禱告是求父神把苦杯拿開。然而,他同樣三次表示:「不要照我所願的,而是照你所願的。」
看到他們三位的禱告有何相同之處嗎? 他們同樣為自己的需要禱告。摩西和保羅對事奉的忠誠是無可置疑的,他們為自己的需要向神祈求也是人之常情,卻未蒙應允。在耶穌完全的人性中,他也為自己極度的難處而禱告,這同樣是人之常情。不過,耶穌不也是完全的神嗎?祂絕對可以改變自己的困境!可是,他卻堅守自己成為「人」的這個身分,以「人性」選擇從「自身」轉向「父神」,寧願照父神所願的。
我看禱告表示信徒與神的關係,在此關係和自己的想望之中,你經常出現的懊惱是什麼?這三位禱告者的祈求值得大家沉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