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2 月 09 日

499
分類:講道摘要

Daisy

蒙愛的故事

何11:1-8, 11 (呂振中譯本)

1 以色列年幼時﹐我就愛了他﹐就呼叫我兒子出埃及。

2 但我越發呼叫他們﹐他們越發離開了我﹐去向諸巴力獻祭﹐給眾雕像燻祭品。

3 然而卻是我教以法蓮學步的;我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了他們。

4 我用人情之繩子牽著他們﹐用愛之繩索引領他們;我待他們就像人抱起嬰兒到胸前;屈身就著他們﹑去餵養他們。

5 他們必回歸埃及地;亞述必做他們的王;因為他們拒絕回來歸我。

6 刀劍必在他們的城中飛舞﹐毀壞他們的門閂﹐在他們的營寨裡吞滅他們。

7 我的人民偏要背道離開我;故此他們被派去負軛﹐沒有人能給除去。

8 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阿!以色列阿﹐我怎能把你交出阿!我怎能使你如押瑪!使你如洗扁哪!我的心在我裡面翻轉著﹐我憐愛之情一直熱起來。

11 他們必像鳥兒擊拍翅膀從埃及趕來﹐像鴿子從亞述地來到;我必使他們返回自己家裡:永恆主發神諭說。

 

面對不貞的民

上主藉著先知何西阿以非比尋常的婚姻来描述祂與子民之間的愛,北國以色列民背約失信、離棄上主去事奉異邦的神明巴力,就如不貞的妻子離開丈夫。十一章是上主的獨白,精確地细說祂對以色列民的失望和祂信實無變的愛。

上主一開始的憶述是重提出埃及,當初祂如何愛護和牧養他的子民。十分遺憾的是越是呼喚他們,他們越是離開上主(2節)。申命記8.11-19有一段警戒:「當吃得飽足,心高氣傲,忘記上主的話,事奉別的神,他們就必定滅亡。」所以,北國以色列面對上主的審判,怎會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错呢?相當程度福與禍視乎他們有沒有漠視上主的吩咐。既然他們拒絕「回歸」上主,他們必「回歸」埃及、被亞述擄去,亞述必做他們的王(5節)。雖然上主審判他的子民,但守約的神最終還是眷顧祂的子民,使他們「返回」自己的房屋。

從不背信的神

為何上主這麼愛祂的子民,即使這是一班如此叛逆的民?出埃及指涉上主在西奈山與祂的子民「立約」,上主主動與人立約,「約」本身就反映了上主的愛,祂是至聖者,不是世人(9節),祂所訂立的約,不會因爲子民背道離開而廢掉。上主的審判也不是無止境的,最终祂必以慈愛越過祂對子民的失望,目的是重建子民的生命,神的行動亦證明了盟約仍然有效地運作。舊約中就有一很清晰的神學,就是「守約的上主」!

羅馬書9:25-26 引用何西阿書應用到如今救恩的施行,蒙上主慈愛的對象也延伸到你和我 — 信主的外邦人。

24 這器皿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呢?
25 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
「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
本來不是蒙愛的,
我要稱為『蒙愛的』。
26 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
『你們不是我的子民』,
將來就在那裏稱他們為
『永生神的兒子』。」

經歷蒙愛的見證

志強是一位曾經滄海的人,他知道什麼是回歸上主,並考慮裝備自己來服事教會。在我和他的傾談中,他呈現疑慮,不知道屬靈群體會怎樣看他這位過來人的生命,他能否在成聖之路上屹立不倒,甚至帶領群體?誠然,信徒必然要在自身的行為上問責,我們也無法以一種「效果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 來衡量一位信徒,決定他是否「達標」以承擔事奉,儘管有,也可能只是表面工夫,徒得空殼。有血有肉的生命是無法按既定程式來為行為下定論的,聖經就充滿了人無時無刻的缺失,但同時,從何西阿書可見,聖經也展現了上主的慈愛和盟約的有效運作。因此,我們不可忽略見證上主的慈愛 – 從蒙赦罪、與神和好,至成聖路上的謹守自重都見證出來。我們作見證的從來不是要見證人是毫無瑕疵,而是要見證上主永恆不變的愛和人如何靠主而勝過試探和罪困!

志強的見證及其對教會的承擔和熱誠是有目共睹的,但雖如此,我們卻不能保證人在經歷恩典後就永不跌倒,所以,既然屬靈群體被比喻為一個身體,各肢體就有責任彼此關懷守望,讓全身上下都健壯成長。志強最終能否踏上服事上主的路,除了需要有生命的見證及承擔之外,還看群體中如何牧養。主昔日怎樣以堅定的愛來餵養祂的子民,屬靈群體也應擔上牧養的責任;只要屬靈群體願意彼此建立、培養肢體,健壯的屬靈群體便指日可待。羅馬書把何西阿書應用到現今救恩的施行,正如志強與屬靈群體之間的承擔和牧養那樣,願我們也彼此建立,讓屬神的群體成為普世救恩下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