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02 月 07 日

212
分類:字裡行間

Seeking

多元風格約拿書 IV

續上文,在結構、風格、文字⋯的分析外,我們仍可從多個方向去看《約拿書》中呈現的多個信息。

諷刺十足的對比 — 兩類典型人物

《約拿書》在文學表達上,刻意以強烈的對比,將兩類人物展現出來 —

一邊是神的先知,另一邊則是異教徒 (這包括第一章的船員們 和第三章的尼尼微城的外邦人),他們所表現出來明顯不一樣的行為,不但顛覆了我們既有的一些概念,作者且要在全書的最後,帶出一個更為寶貴而超乎人所想像的信息。

在第一章,在上帝的先知在風暴中的船艙內「沉睡」(不肯起來?)的時候,作者記載船員們為自己的性命萬分焦急,且在海浪平息後「大大敬畏耶和華」!

在第三章,在上帝的先知只簡單宣告一句 :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 的時候,作者記載尼尼微通城的人是「切切求告神」,縱然他們並不確定「或者上帝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 — 他們仍設法表達他們願意回轉悔改。

而當第三章結束時,「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3:10)不用記也能相信尼尼微通城的人在知道神這決定後,必定舉國歡騰,萬分興奮的時候,經文卻在第四章的一開始,就記載「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4:1) — 難怪在讀者眼中的這位上帝的先知,「降格」到只是一位麻木不仁、排他自我、不關心失喪靈魂的以色列人。

弟兄姊妹,我們信主⋯或許已是太久遠的事情了,以至我們好像離開了初信時的熱忱,當我們看見別人歸信,或是在教會主日崇拜時,歡迎那一個兩個的新來賓時,我們也只是拍拍手,堪堪表達「合宜」的歡喜?

更甚的是,就如福音書浪子故事中的大兒子,眼中有尺,當我們見到那些「不配」信主的人居然也跟著說要「相信」,且得著救恩的時候,我們不但高興不起來,甚至會憤憤不平,心中彷彿要質問神,何解如斯惡人竟蒙赦免?

又或如葡萄園取工價的比喻中,當一早就進入葡萄園作工的人,發現傍晚前才加入的人居然得著與自己一樣的工價時所生出的那份「眼紅」(太20:15)?

你看,上主已看透了我們,從舊約到福音書,以至今時今日,我們的心性依然 — 祂了解我們,卻沒有放棄我們,仍費盡心思、想方設法地叫我們省覺,期望我們能明白祂的心腸。

「後悔」的上主

在這裡,一直對異教徒 帶有不同看法的似乎只是作為以色列人的約拿而已,至於耶和華,祂對這些外邦人的回應,尤其是當看見尼尼微人表達回轉悔改時,經文所記載的,是「他就後悔」了(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

我們問:即或人間的王也絕對一言九鼎、駟馬難追,怎麼耶和華神⋯卻竟然「後悔」?這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事!

作者就是要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要我們停下腳步好好思想 — 為何上主的這個回應,會叫我們感到不可思議,難道上主真的「不可以」後悔嗎?祂又是在甚麼情況下「後悔」的呢?

耶和華的後悔,讓我們看到了祂的原意 —

祂所作的一切,原來都是出於愛,出於神對人 – 只有憐憫、沒有憤怒;只有拯救、沒有毀滅。

耶和華的後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事實 —

神的拯救是祂的自由,意即「神可以傾覆這城;也同樣可施行拯救」,一切是出於祂的意願,不是人的努力。

從經文中尼尼微人表達「或者上帝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可見他們意識到這「事實」,但作為上主的僕人,當代的大先知約拿,卻好像看不到、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因此,「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

而這位擁有絕對主權的上主,卻因著祂所愛的人的回轉 — 那怕只是一剎那的悔意 — 就徹去祂所作出的審判,改變祂的心意,重新對回轉的人作出不一樣的回應!

~ 待續 ~

 

上文:多元風格約拿書 I 結構 多元風格約拿書 II 格式字詞 多元風格約拿書 III

下文:多元風格約拿書 V

相關講道摘要:約拿發怒合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