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很多故事,因著種種原因,人把某些生命故事埋藏於心底裡面。 之所以埋藏故事,是不想觸碰它,因為很痛;不想面對它,因為是傷害;不想處理它,因為打開傷口接受治療是很費力的!所以,還是不理會它吧! 只是,因著這些故事具有創傷使人破碎,可成為生命中的瓦礫,倘若不運走這些瓦礫,重建生命的工程具有相當難度。
這些心靈深處的故事,會在人的某時某刻的無意識狀態中以夢境的形式走出來。分析心理學開創者榮格(Carl Jung)建構出一套解構符號(解夢)的學說,藉著輔導的過程 (counseling),幫助當事人深入認識自己的「內在的我」(inner self),從而了解這些埋藏的故事,帶出治療作用。
內在的我
我並沒有追捧榮格的學說,然而,我卻認同其學說所涉及的「內在的我」。 一般而言,人傾向不理會生命中那些痛苦及創傷,但試問整全的生命怎可以不顧及我們的「內在的我」呢!再者, 這傾向可引致情緒崩潰甚至屬靈災害,我們必須顧及它。 那麼,怎樣做? 榮格有他的學說,他對宗教賦予正面,但他沒有實在提供有如基督信仰的出路。
在聖經裡,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 耶穌在井旁與撒瑪利亞婦人攀談,婦人愕然因猶太人與撒瑪利亞沒有來往,甚至門徒也驚訝耶穌與她說話。 婦人有她埋藏了的生命故事,是她不能為外人道的幽暗,是她人生的污點。 在某正午時刻,耶穌卻主動介入她的生命,直言她已經有過五個丈夫與現實的生命狀況有的並不是他的丈夫。耶穌一語中的與婦人的對話竟然使婦人的生命從新得力。耶穌超越世人的眼光,主動介入人的生命,帶來徹底的醫治。(約翰福音四章)
屬靈的我
誠然,榮格的學說讓我留意要「善待」內心的我、陰影 (shadow)、夢境和無意識狀態 (unconscious),我又十分堅定的認定耶穌介入人的生命的重要性。我們的出生不由自己來選擇,際遇更難於掌控,生命中可能出現的糟糕更不是新事,但要知道耶穌已經賜給我們一位counselor, 這 counselor 是保惠師,就是聖靈,超越了任何形式的輔導。除了輔導的幫助,我們更可以自由地求問這位counselor 保惠師,讓他解讀埋藏於心底裡的故事,就是那些輔導未能完全解讀的片段。輔導是向內探索「內在的我」,基督信仰卻是向上的仰望探索「屬靈的我」,經過多番祈禱、讀經及等候,保惠師必定帶給當事人醫治 — 運走生命中的瓦礫,生命就得以重建和成長。 我相信這是很多信徒的體驗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