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經文:太四 1-11 和合本
1 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2 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 3 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
4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5 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6 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着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7 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着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8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9 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10 耶穌說:「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着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11 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信了耶穌之後,必定家肥屋潤、萬事如意,大概你會很高興,不過,也同時會明白,這也只是一些沒有基礎、單單抱著良好意願而說出的祝福語罷了,因為,我們眼見的,現實並非如此,聖經也沒有這樣告訴我們。
受苦節、復活節才剛過去,大家定然記得,耶穌為救贖世人,而走上十字架苦路的歷史,試想,即使是神的獨生兒子,祂在世時也必須先經過苦難,你/我又豈能倖免?我們的人生,即使是信主以後,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這不是基督徒信主的目的和意義。是的,我們知道,無人喜歡吃苦,不過,最重要的是,基督徒的人生,即使受苦、要忍耐,我們也深信背後必有掌管,我們的將來必有盼望。
讓我們回到「耶穌受試探」的這段經文,這是一段大家都熟悉的經文,但其中有三個基本概念和一些問題,不知有否留意?在這裡,讓我們來一起探究:
第一,按太四1的講法:「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奇怪,何以是聖靈把耶穌引到曠野,而「導致」祂被魔鬼試探?
也許我們要先看看上文下理:在[耶穌受試探]之前,馬太、馬可福音都記載了[耶穌受洗]。耶穌在水裡上來,天就開了,有聖靈像鴿子降下,有聲音從天上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6-17、可一9-11);然後隨即就有受試探的這段。大抵這可理解為兩位作者都有意識地把兩件事緊連在一起。而參考路加福音[耶穌受試探]的記錄,便發現路四1 更多加了一句:「耶穌被聖靈充滿」,然後才被引到曠野。
綜合三個版本,都記載了當耶穌受洗並確立身分後,就有聖靈充滿和同在,這正說明耶穌往後出去作工和一切經歷,都不止於祂要如何展開祂的人生,而是奉差遣,帶著使命,要完成上主的旨意。在這前設之下,我們回到馬太福音第四章的開始,耶穌在聖靈引導下來到曠野,便可解讀為 — 在耶穌未正式傳道之前,祂被神差遣,「主動」來向魔鬼挑戰,同時,藉此宣告其作為神兒子的身分。所以,這試探及其後耶穌的經歷,必然與祂的身分有極大的關連。這是第一點我們要清楚的。
第二,我們必須先釐清一些基本概念,就是那隻看來擁有一切的魔鬼,其實只是「受造物」,為神所造,意思是,牠們與神的位置並非如我們常常混淆了的觀念,以為是「正/邪」、「光明/黑暗」、「善/惡」等二元的理解,因為二者根本不存在「對等」的關係,而是「造物者」遠遠凌駕於「受造物」之上,受造物也必有限制的這個事實。這是我們要時刻記著的。至於第三點,則要留待下次,讓我們以整段經文的結構來看了。
~ 待續 ~
相關文章: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II 福音書作者的心意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III 在缺乏中堅信神必引領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IV 身分特權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V 是誰作主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VI 扭曲神的話來支持自己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VII 情感勒索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VIII 一步到位的捷徑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IX 以順服神來回應
面對生命中的試探 X 謙卑靠主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