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經文:路四21-30
在進入耶穌與鄉親的對話前(第21-30節),讓我們稍稍整理一下前文後理,讓大家更清楚整個事情的發展,進而注意到路加描寫一些人對耶穌的情緒轉折。
當我們回看上文,在耶穌未返鄉下之前,經文描寫到,那時 「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四方。他在各會堂裏教訓人,眾人都稱讚他。」(第14-15節)
大家情緒高漲,之於今日就等於在社交平台上被Like、被美評洗板。之後耶穌回到拿撒勒,在會堂裡有很多人,他們又有幾段情緒的轉折:
首先,耶穌唸完以賽亞書之後,他們「定睛看他」(第20節),這要表示這班人在想甚麼?隨即聖經就寫到:「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的恩言」(第22節),這裏有兩個可能性:
其一,是眾人希奇耶穌說話滿有權柄,並高興他的説話?耶穌的話充滿權柄,不像一般的文士只是詮釋經文中所應許之事,只能盼望著救恩的禧年,因為文士根本沒有權柄如耶穌那樣宣告救恩的禧年!
第二個可能性則是耶穌講的說話,正好是適合他們脾胃的「恩言」,所以大家都十分受落;猶太人一直希望耶和華呼召彌賽亞來,趕出他們當時的仇敵 — 羅馬帝國,恢復昔日以色列的光輝歲月。
遭自家人厭棄
不過,他們立即又發現其中有點不對勁,如按照耶穌的說法,今日這經文不但要「應驗」,且難道也指到「受膏者」是(耶穌)他自己?他們隨即質疑「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第22節)
耶穌自小就在拿撒勒長大, 拿撒勒是個默默無聞的小鎮,一般的以色列人都瞧不起這個地方,就算耶穌的門徒拿但業也說過 : 「拿撒勒會出甚麼好的嗎?」(約一46); 當耶穌回到家鄉傳道時,他們根本就不會聯想到,甚至不會相信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
馬可福音也這樣記載:「他們所說:『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 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他們就厭棄他。』」(可六3)
對拿撒勒人而言,耶穌這個「自家人」、這個鄉里能在外贏得稱譽、口碑,讓整個小地方也與有榮焉,大家當然非常高興,可是⋯去到這一刻,反而又是同一批人,明明的厭棄耶穌!這是一個何等複雜的情緒啊!
~待續~
相關文章:
信仰中的盲點 I
信仰中的盲點 II 借古喻今
信仰中的盲點 III 使命宣言
信仰中的盲點 V
信仰中的盲點 VI 走主所吩咐的路
信仰中的盲點 VII 救恩專屬
信仰中的盲點 VIII 抓緊恩典時代
信仰中的盲點 IX 成長路上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