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1 月 04 日

677
分類:信仰百題

Daisy

單身的故事

「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 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裡;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約翰福音12:26)

 

Mary 是80後的基督徒,未婚,普通上班族,與家人同住。  這年齡層的人有什麼壓力呢? 壓力可以有很多,其中一樣或許是會引起不少年輕基督徒共鳴的,就是單身!從 Mary 的口中,其壓力不單單是來自親戚朋友在節日見面時的「問候」,更甚是來自教会的壓力!

原來 Mary 身處的教会 — 指的不只是一間教會,而是圍繞在她身邊的教會文化 — 有著濃厚的成家立室觀念,擁戴結婚,「結婚比單身好」已經成為一種規範。 身為一位單身男或單身女,他們會被這種教會文化看為「未夠成熟」去承擔重任,例如信徒領袖的崗位等等。  這觀念是以家庭作為評估信徒的場景,教會衡量信徒與配偶及子女之間如何相處,觀察他們能否齊家,而作出賦予重任的考慮。

一般教會群體,單身人士不是大眾, 而立志守獨身的信徒更是不多;對於「守獨身」,我們或會聯想到天主教,因為她們存在著這種事奉觀。若觀其處於單身的牧者或守獨身的神職人員,我們絕對不能不承認他們能委以重任,其中為人熟悉而守獨身的神職人員就有德蘭修女及盧雲神父,他們的屬靈生命影響和建立了不少信徒。

盧雲神父留下不少著作,滋潤了很多信徒的心靈。單身信徒在教會中畢竟是小眾,其小眾中的一部分是暫時未結婚,而有更小的一撮是因著種種原因,他們選擇過獨身的生活。盧雲神父選擇守獨身,必然是對應著他蒙聖召奉獻成為羅馬天主教的修士。在他的著作中我常感受到他的筆墨伶俐細緻,看透每種內心的掙扎和矛盾。我們是否也能透過他的著作,聆聽到這位屬靈長者生命成長的分享?

在他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得知他有同性吸引的掙扎,雖然他本人未曾在他的著作或公開言談中對此承認,但他的好友都知道他確實有過這樣的掙扎。 [1]   就讓我們從他與他的朋友的信件中,了解他的個人痛苦所引致的屬靈體會。

「我仍然相當的焦慮,仍然有真實的痛苦攻擊我,仍然有失眠這實在的問題。我很清楚知道這痛苦給予我是要洗淨我的心靈,讓我加深對耶穌的愛及向他全然獻上我生命存有的每一段。 然而,過往的痛苦似乎很具有破壞性及經常處於癱瘓狀態,現在我經驗它多了一點點,痛苦作為一種強烈伴侶,它想要指示我一條窄路。一旦我找到了那條路,安全地行在當中,這痛苦可能會離開我。我現在嘗試單單去接受主所給予我的,同時信任他知道何時,如何及在哪裡可給我新的平安和喜樂。[2]

盧雲由始至終忠於和遵守自己的聖召,把人生的各方面誠實帶入與神的關係中,並依靠祂賜予一切所需的醫治或轉化。[3] 當我們在屬靈群眾認識到有單身或守獨身心志的弟兄或姊妹,盼望他們的故事能被聆聽,也許從中我們會汗顏於他們在成聖路上所付出的掙扎和努力,而從新領悟單身或守獨身的生命是我們屬靈群體的一塊寶,他們向神的全然順服是無價!

 

[1] 彭順強: 盧雲的誠與愛。 心靈會舎:2013年3月 第二版。 頁212。

[2] Yarhouse, Mark and Olya Zaporozhets. Costly Obedience.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Reflective, 2019.  194. (Forwarded from: H. J. M. Nouwen, 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 New York: Convergent, 2016.192)

[3] 彭順強: 盧雲的誠與愛。心靈會舎: 2013年3月 第二版。 頁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