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雅各和以掃出生之前,神已對他們的母親利百加說:
耶和華對她說: 「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 這族必強於那族,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25:23)
神早已命定雅各是承受應許的那一位。只是,他們的父親以撒的喜好似乎阻礙了神心意的成就,以至雅各意圖用自己的方法去成就神的應許。
長子名分的交易
讓我們重溫故事(創25:29-34):
有一天,雅各熬湯,以掃從田野回來累昏了(famished and exhausted)。以掃對雅各說:「我累昏了,求你把這紅湯給我喝。」因此以掃又叫以東。
雅各說:「你今日把長子的名分賣給我吧!」
以掃說:「我將要死,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甚麼益處呢?」
雅各說:「你今日對我起誓吧!」以掃就對他起了誓,把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
於是雅各將餅和紅豆湯給了以掃,以掃吃了喝了,便起來走了。
如此,紅豆湯(a stew of lentils / 希伯來文:nazid adashim)就成為了以掃甘願出賣他長子名分的誘因。
經文只簡單寫到「雅各熬湯」,沒有描述當時雅各心裡正想著甚麼;也沒有交代雅各為何會在那個時候熬湯。但是,原來這短短的一句卻不是如此簡單。
紅豆「湯」(a stew / 希伯來文:nazid נזיד)在希伯來文的動詞是 yazed (יזד) ,意思是「蓄意作不被容許的事」。聖經在這裡刻意用上這字,反映出雅各的真正意圖。他不只是乘人之危,不是恰巧熬湯,遇著以掃累昏了,就剛剛好買到心頭好 -長子名分;而是,他蓄意計劃此事以求成就他的目的!當然,他也看中了以掃根本不看重他的長子名分。
隱藏的評語
經文在這次交易的最後寫到「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創25:34), 表達了作者對這段記載和最終結果的看法;也讓我們知道,這事件的重點在於「有否看重」,叫我們千萬不要輕看主所賜予的「名分」。只是,以掃固然因他的輕看而抱憾,但雅各又如何?他的心思如何是否就不重要?作者好像對他的做法不予置評,只是,從「雅各熬湯」的片言隻語,及在其他經文的字裡行間,就會發現隱藏了的評價。人心裡所想的,神知道。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
資料來源: Israel Institute of Biblical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