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02 月 19 日

382
分類:信仰百題

Seeking

洪秀全與梁發的聖經 上

鼎鼎大名的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想大家多多少少也會在坊間小説或電視、電影中,聽過他的故事;而在同一時期,在歷史舞台上,亦出現了一位對中國帶來深遠影響,卻藉藉無名,只在基督教圈子中略有提及的小人物~梁發,中國第一位華裔傳道人。

這兩位南轅北轍的人物,一個是反政府的革命份子,一個是在洋人傳教士影響下皈信上主的印刷小工,卻因著一本源自聖經的福音小書,在歷史的其中一個交匯點上遇上了。

一個小工的呼召

梁發,字濟南,1789年生於肇慶高明,20多歲時在廣州「十三行」學刻字版印刷,其間認識了蘇格蘭傳教士米憐 (William Milne,後為英華書院首任校長)。當時一班傳教士翻譯了一系列的宗教小書及一些《聖經》節錄,預備印刷出版,故僱用了梁發來刻字版。米憐要求一班受僱於他的工人,不管怎樣也要參加他每天的崇拜儀式。如此,梁開始接觸基督教,且在潛然默化下接受了基督信仰,決志信主,並在1816年受洗。其後梁發開始寫一些有關創造、十誡等的文章。1827年,被任命為「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傳教士,繼而以學善居士的筆名,寫了一本闡述基督教思想的小書《勸世良言》,當中引用了聖經的不同段落,從伊甸到方舟,及至先知以賽亞、耶利米的經文、詩篇的詩句,到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和啓示錄的最後一章,且提出了他對信仰的琢磨和體會。

他與一班傳教士廣發這類小册子,其後更與來華的馬禮遜、郭士立等人,進一步把這些刊物從印坊送到廣州民眾的手上。及後,清政府唯恐洋人藉此「控制中國人的心靈」,對他們多加打擊,梁發最終避走澳門、馬來西亞麻六甲(即今日馬六甲)、爪哇等地。

上主奇妙的作為

每一次,當想到傳教士對傳福音的堅持和他們勇敢面對壓迫的經歷,都令人肅然起敬。他們為救人靈魂,作出了種種犧牲,包括離鄉別井,遠赴他鄉,忍受因不同文化而產生的誤會和困擾,甘願冒著被歧視、迫害的危險,為的是把永恆的喜樂、天國的福音傳給遠在東方這片土地的人民。

藉著傳教士的犧牲和努力,福音被翻譯成漢語。在過程中,因受著中國社會文化中深厚的儒佛思想和民間宗教的影響,及普遍人民的教育程度不高,可以想見,中間詞不達意、文意含糊不通,甚或隨意發揮,穿鑿附會的地方,必在所難免。

但感謝主,無論如何~福音就在如此境况下,跌跌撞撞的展開了。

傳教士為信仰的擺上,有血有淚,但其中更令人感動的,是在如此艱辛跌撞中,看得見上主對人(中國人)的那份大愛和奇妙作為!祂藉著呼召梁發這位小工,祝福了他的一家,並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印刷小工與「天國」天王的歷史交匯

1933-1934年梁發為要讓更多知識份子認識基督教,他趁著廣州科舉考試的時間, 在貢院附近,向各赴考的生員(參加府試和鄉試的學子)派發他的福音小册子。這一班受過相當教育,在鄉里有所影響的人,為日後基督教得以在更高階層更深廣地傳開,跨進了重要的一步。就在這時,梁發寫的《勸世良言》輾轉落在一個名落孫山的生員手上,這本講論基督信仰的小書,改變了這個士子的一生,也影響了隨後差不多十三年的中國歷史。

這個失意士子就是剛從老家赴試的洪秀全。洪秀全(1814-1864)小名洪火秀,廣東花縣人,按記載,他在大街上從一個說漢語說得結結巴巴的洋人手中接過一本小册子,只草覽其目錄,就被兩個記載吸引了他的注意:

第一,書中目錄赫然見到他自己的姓氏,那是有關「」水毀滅世上一切生靈;

第二,他發現創造萬物的這位「爺華」(即是「耶和華」當時的翻譯),中間的這個「火」字正好與洪的小名「秀」相同。

不久他繼續府試,卻又再次落第,為此他深受打擊,回家後大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金鬍濃密長及腹肚,身穿烏龍袍,高踞寶座之上,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載於《太平天日》抄本)。及後洪秀全恢復平靜,不甘考試失敗,在六年後再次赴考,結果還是以落第告終。

這時心灰意冷的洪秀全翻閱從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勸世良言》,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之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得出啟示,就是自己原來是上帝的幼子,耶穌是其天兄,他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遂屏拋孔孟之書,改信基督教教義,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把梁發寫的有關福音的教義,套進當時廣州一帶的現狀,並添上自己的想法,當遇到不明所以的地方,就一律以自己的理念去詮釋。

在一知半解下,洪秀全開始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陸續制訂合用的規條和儀式,並於1851年成立「拜上帝會」。洪秀全提出:「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按此以「天下為公」為號召,且模仿基督教,定了所謂太平天國的十誡,稱之為「十款天條」。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的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於此,正式建立了與清廷對峙的局面。 定都後,洪秀全主張把四書五經列為禁書,又修改《聖經》,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個人好惡改動內容,在太平天國內一一頒行。直到1864年3月,天京遭到清政府包圍,城內糧食不足,同年六月洪秀全因病去逝。

(待續)

下文:洪秀全與梁發的聖經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