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04 月 21 日

197
分類:信仰百題

Seeking

美好新世界1 – 新的創造

復活節 – 對於基督徒來說,實在是一個值得興奮的日子。我們的信仰若只得聖誕和受難,最終卻沒有主耶穌基督的復活,那整個信仰的基礎就定然分崩離析,也不再有盼望了;只是,對於當時第一代的信徒 — 一班耶穌的跟隨者 — 卻並非只得「興奮」,相反,卻另有一番體會和感受。

回想,門徒經歷的那段日子,是多麼的恐懼、絕望和傷痛。他們經過最黑暗的時刻,就是耶穌上耶路撒冷過節時,一次又一次和祭司文士衝突,直到逾越節的晚上,耶穌被擒,最後被釘在各各他,他們以為一切都完了。但就是耶穌釘死後第三天,馬利亞和一些人見到夫子復活了!他們信誓旦旦,言之鑿鑿,外面謠傳四起,甚至有人誣告信徒偷走耶穌的屍首,妖言惑眾,因而一片風聲鶴唳…

讓我們用第一代信徒的身分,以門徒當時的文化背景和認知,從另一個角度,慢慢思想 約二十19-23 這段「簡單」的經文,或許,你會發現,經文當中更豐富的意涵。

七日的第一日

約二十19-23 一開始記載「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 晚上」,這「七日的第一日」– 許多聖經學者聯隨想到的就是舊約的《創世記》,他們都認同《約翰福音》多處的記載,與聖經中《創世記》「七日創世」的記載遙遙呼應;例如《約翰福音》就始於『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一1),約翰一開始已經把耶穌連繫到創造之上了。

然而《創世記》又如何連繋到今天我們這段記述耶穌顯現的經文?

讓我們就先回到舊約《創世記》的經文,從而探視約翰的心意。

創世的記載

創一1 「起初,神創造天地。」

「起初」的原文 בְּרֵאשִׁ֖ית(Bereshit)對猶太人來說是強調「當~開始時的景況」。作者要指出的是 –「當上帝要創造時,那時世界的狀況」。

「創造」的原文 בָּרָ֣א (bara)並非解作「從無到有創造出來」,是指「塑造、轉化、改變型態、製作」。

創一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 運行在水面上。

按這裡描述,在上帝創造(轉化)之先,地是「混沌和空虛」(תֹ֨הוּ֙ וָבֹ֔הוּ tohu vavohu);表達出來的狀況是毫無意義、沒有功能的;深淵上面充滿「黑暗」(חֹ֖שֶׁךְ choshekh);而「淵」或「水」(הַמָּֽיִם),其實是對應著迦南神話裏的Yam(海、大水) — 是標示着邪惡、危險甚或死亡。

經文繼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的靈」原文是‎ר֣וּחַ(Ruah),這個字有時翻譯為「風」或「氣」或「氣息」,我們最常提及的就是創二7「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 名叫亞當」;去到新约使徒行傳第二章,講述五旬節聖靈降臨時的情況也是一樣:徒二1-2「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而整節經文唯一的動詞 「運行」מְרַחֶ֖פֶת (merachephet),有「撲擊、震攝」的意思。當「大水」放在「撲擊、震攝」這個動詞之後,就明顯帶有「對立」的意思了 ;

當神的靈撲擊邪惡 — 迦南文化中為人所懼怕的「大水」– 新天新地就開始了。

按此,上帝六天創造(轉化)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限制「黑暗」和「大水」,令被造之物得以延續下去。

思想】

當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不就正是空虛混沌、黑暗、荒涼、醜陋不堪嗎?祂不就在這時臨在,以至我們可以有新的一天嗎?

《希伯來書》的作者也是如此告訴我們 —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來十一3),因此我們就可以「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一樣(來十一27)。

《創世記》論及神的創造 – 人以信心觀看就能知道;同樣地,耶穌的復活 – 人亦需以信心經歷,就能領會、確信。而約翰所記載「七日的第一日」,正正就是展現基督的復活要帶給世界和我們每一個 -「新的創造」!

~ 待續 ~

下文:

美好新世界2 – 願你們平安 美好新世界3 – 在混沌中得見光 美好新世界4 – 上主國度的臨在

相關文章:

字斟句酌創世記 一1 字斟句酌創世記 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