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在約二十19-23這段記述中,當眾人都在害怕、匿藏的時候,耶穌就臨到他們當中,要把「平安」帶給他們,將他們從混沌空虛中領出來,重新得著真正的安穏和切實的美好。
混沌中的門徒
「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耶穌除了自己的臨在,更向門徒展示「手和肋旁」。
在四本福音書中,都有描述門徒在不同情況下面對復活主顯現的反應:
「還有人疑惑。」(太二十八17)
「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可十六13)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路二十四37)
而約翰福音所記下的,就是門徒多馬的反應:「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二十25)
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何耶穌除了親自臨在,還要向門徒展示「手和肋旁」–
祂了解人的信心太小,祂知道面對釘十字架一事,人會困惑迷茫,軟弱消沉;祂心裡清楚我們每一個人的境況,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缺乏,在我們落入「淵面黑暗」的時候,就是無法知道如何走下去。「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三16)是的,主耶穌降世,祂對人類的愛、對我們的牽掛和認識是如此的深厚實在!
祂也知道人對祂基督的身分並不是完全確定,你看,當門徒眼見耶穌釘十架後,他們四散,甚至有重操故業的,選擇忘記過往跟隨耶穌的日子。
所以,主耶穌願意讓門徒看到祂真的復活了,且向他們展示祂十架的釘痕、肋旁的刺傷,之後更多次與他們一起用餐,講經談心,並「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且又囑咐他們(徒一3-4)。
耶穌為的是讓門徒確定~他們的夫子就是道成肉身的神自己。
如是,他們也明白主是真實存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只要向祂真心禱告,遵守祂昔日的教導,就能得著從祂而來更多的恩典。
藉著從死裡復活,印證了主耶穌的的確確作了人類的贖罪祭,完成了救贖工作,勝過了死蔭的幽谷,戰勝了一切黑暗勢力。從此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門徒經歷生命中一個「新的創造」– 他們也從「律法時代 」進入了「恩典時代 」。隨著恩典時代的來臨 — 神與人同在的福音、大喜的信息,徹底地落實在人類中間 — 門徒得以確切體會真正的喜樂和有主同在的意義。
被差遣的門徒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二十21)
耶穌這吩咐其實正是回應祂自己在第17章裡,為眾信徒的禱告:「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眾信徒);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罪惡)。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十七14-18)
正如上面所說,當日那位即將上十字架的耶穌,仍然記掛住祂的信徒,祂願意門徒明白,一朝他們決定跟從基督之後,就已經不屬於世界了。但他們並不會羽化登仙、不食人間煙火,而卻是同樣被「差到世上」;要做的就是以其品格、行為和生命見証神。
也許,耶穌願意祂的跟隨者正如 彼前二9 所説的一樣 :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目的是)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弟兄姊妹,當我們嘗試將大家熟悉的經文,一段段的串連在一起的時候,盼望能讓大家把握整卷《約翰福音》的脈胳( context ),明白作者的舖陳;以及當日門徒的心路歷程了。
原來耶穌一早就明明的説,我們會被世界恨惡,記得在約一5裡:「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因為我們不屬於他們;所以,弟兄姊妹,請你明白,作為基督徒,你遇到的困難、逼迫、不公的現象,是一個「常態」; 我們與世界不同,黑暗不接受光,這一切是聖經一早就告訴你們的,只是 …
作為基督徒,即使落入黑暗、困難的日子????,會否有如「未曾經歷」主復活大能的人一樣,充滿不安,甚至憤怒呢? ~我們的態度、價值觀、我們的行止,可會體現出「新的創造」所帶來的美好和平安?
弟兄姊妹,你是否經歷到主所賜的平安、祂那切切實實的同在,看得見祂的釘痕和刺傷,明白祂對祢不離不棄的愛?這份經歷和認知,是否就能足以令你安身立命?你的態度和行為,可有與被揀選者的身分相稱?真正活出「君尊的祭司,屬上帝的子民」的生命?
信徒有了從神而來的氣質,他們的生命就自自然然的與世界不同,甚至格格不入,這與別不同的價值觀,正正就是基督徒的見証 ; 而我們在世的任務,也正是要把這看不見的上帝彰顯在世人面前,讓他們有機會從混沌空虛中走出來,一同經歷主所賜的奇妙光明 — 得著「新的創造」所帶來的新生命。
~ 待續 ~
上文:美好新世界1 – 新的創造 美好新世界2 – 願你們平安
下文:美好新世界4 – 上主國度的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