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07 月 18 日

151

John 哥哥

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 (二)

上週談及「ALPHA」口訣的A與L,今日續談P、H、A三方面。

P – Presence「同在」

香港人忙得甚至將教養子女賦權(delegate)予學校和家傭。這或許因為不少人都想趁黃金年華賺錢,讓家人生活無憂,可是,家人可能更需要你的陪伴,尤其是幼年子女,父母的愛與榜樣是無可取替的。每人每日廿四小時不假,但所謂「沒時間」,說穿了只是優先次序靠後!

試想:若有百萬美元只需你花三十分鐘便能護得,你會沒時間嗎?親子關係是雙程路,你在他們需要時缺席,一天,他們亦可能在你需要時缺席。建議撥出一晚靜思:你需要調整你的優先次序嗎?如何調整?

幼子女,你的同在不僅是大玩伴、保姆,更是讓他們確知自己在你心中的分量。我與太太但凡兒子生日、畢業禮、表演、考試等重要日子,必提早請假陪伴。他們小學宿營,我們更任家長社監,既觀察群體行為,也了解其同學朋友,一舉兩得。但當然,我們也必須注意:同在方式須隨子女成長調整。零至六歲,父母應佔C位,營造愛的氛圍;小學至青春期,子女依賴漸減,甚至「不悅」父母陪伴,此時父母宜退後守望,必要時伸手,保持「適度」關心便可。

H – Humour 「幽默」

你同意嗎?世界越荒誕,越需幽默視角維持心理平衡。幽默是種能力,讓人總見生活的明亮面,被惡意攻擊仍能以喜樂的視角去面對。幽默者愛笑愛玩,樂意將微笑帶給別人。幽默是以有趣的視角講述痛苦與真相。除對自己有益,亦可傳承子女,助其多一視角解決困難。

曾見一視頻:媽媽對十歲兒子「造飯」,作狀洗菜切肉,最後自吃「飯菜」,還催兒子快吃。兒子一臉弧疑,問媽媽在做什麼?媽媽答:「學你呀!昨天做功課三小時,進出房間又說談項目,今早老師卻說你未交功課!」

幽默亦可見於自嘲,既可減壓,也可緩和氣氛:我曾停工半年,笑言無「入息」不要緊,最緊要有「出息」。當後輩嫌我煩,我便說:「自幼是問題兒童,人到中年便成了問題中年,愛問人問題。」或可緩解張力。

A – Appreciation 「欣賞」

香港父母多不懂「欣賞」子女。考98分,還不讚反問:「為何失那兩分?」好一點的或會讚聲「叻仔/女」,但焦點仍在下次如何避錯。理想父母卻不一樣,他們會稱讚子女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如改變溫習模式、減少玩樂、多參與讀書小組 — 重點非在分數結果或試後檢討,而是肯定他們的付出。

其實,我在此亦需懺悔:大兒子在高小時,一次,老師在家長會展示他畫的一幅滿是火柴人的圖畫。我見畫功粗糙簡陋,心想要挨罵了,未料老師竟盛讚其畫「豐富有創意,涵蓋各範疇人物」。我扶住險跌的眼鏡,既感到不可思議,亦自慚形穢:為何至親反而對他沒有信心?覺得他那麼差勁?

由此,我學到了欣賞需更宏觀視角,或可謂「神的視角」– 在貧乏裏見富足、從自卑中見潛力、在沉鬱之處見謙和、從堅毅裡見各種可能性。我們就是缺乏如此胸襟,總覺他人成就不外如是,所以常常吝於讚賞。其實胸襟可以訓練,下次不妨多試吧!

盼此「ALPHA」口訣能給你啟發,讓你與後輩的相處更蒙主恩。願我們都緊記箴言22章6節的教導:「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