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經文:可十三1-23 和合本
按上文所說,耶穌一開始便以三個預兆(5-9節)來回答門徒的疑問,不過,這些預兆雖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和討論,卻只是耶穌整段說話的開場,並不是核心部分。現在,就讓我們進一步看看全段的結構。
倒影結構(十三1-23)
引言 : 預言聖殿被毀 十三1-4
A 冒基督名來的異端 十三5-6
B 災難的起頭 十三7-8
C 逼迫(人禍) 十三9
# 福音傳給萬民 十三10
C’ 逼迫(人禍) 十三11-13
B’ 大災難 十三14-20
A’ 假基督、假先知(異端) 十三21-23
如上可見,1-23節形成了一個工整的倒影結構,1-9節是這倒影的上半部分,11-23節就是下半部分,上下部分彼此呼應。上一次我們既然已看過1-9節,今次就來看看下半部分吧。
它的脈絡如下:
C’ 逼迫(人禍) 十三11-13 –> B’ 大災難 十三14-20 –> A’ 假基督、假先知(異端)十三21-23
而逐個部分所包含的內容是:
C’ 十三11-13 逼迫(人禍)
這部分正好與第9節有關被人逼迫的段落彼此呼應,而這被逼迫的事情正是福音書成書時不能不面對的實况,是作者刻意為之,要針對當時的現狀。且看經文:
11節「 人把你們拉去交官」;
12節「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13節「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
B’ 十三14-20 大災難
對應十三7-8有關災難的起頭的延續,請特別留意十三14:
14節「…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不當站的地方」
「行毀壞可憎的」,有學者估計大概是在暗示如前文所提及的( 參 困苦中的預備 I ),在公元37-41 該撒加里古拉意圖在聖殿立雕像的事件。他要提醒讀者「當年」發生過的事,但又不能在這公開文書中,明明白白的「唱衰」當權者。所以,你就明白作者為何要寫得如此隱晦,甚至還加上一句:「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了。另外,又有學者估計這甚至是指涉提多將軍在公元70年攻入耶路撒冷,燒毀聖殿的事(當然這就關乎馬可福音的成書時間,在此暫不加以討論。)
即或今天,「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不當站的地方」仍在發生嗎?耶路撒冷原來聖殿的地方…如今也早已不是聖殿,而是回教奧瑪寺啊!弟兄姊妹,逼迫、災難近在咫尺,行毀壞可憎、敵擋神的事情連綿不斷,我們作為今日的信徒,應如何面對?相對門徒所關心的是「有甚麼預兆」,我們更應該關注甚麼?讓我們繼續思想…
~ 待續 ~
相關文章:
困苦中的預備 I
困苦中的預備 II 面對敗絮其中
困苦中的預備 III 神的榮耀要離開了
困苦中的預備 IV 作僕人的要警醒
困苦中的預備 V 災難的起頭
困苦中的預備 VII 不被迷惑
困苦中的預備 VIII 不要錯放焦點
困苦中的預備 IX 還是要警醒
困苦中的預備 X 認清那更重要的
困苦中的預備 XI 謹慎與警醒
困苦中的預備 XII 只要知道誰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