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 25:14-30 和合本
24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
26 「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27 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28 「『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29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志添是一位不過30歲的年輕基督徒,他對原文聖經甚感興趣,學習幾年之後,他對希伯來文的掌握已經可以在教會開學習班了,並可以把希伯來詩歌翻譯為中文。 他不但對聖經原文有很強的分析能力,更能操流利口語和他的以色列朋友傾談自如。志添這份恩賜簡直是羨煞旁人,相信不少人都會在他身邊獻計,邀請他以特有的原文恩賜服侍教會或服侍不同的福音機構,我也是其中一位。 當我深入與他傾談的時候,原來他有個很實際的原因,以致他遲遲未踏上全職服侍主的道路。
志添自覺擁有原文的恩賜是難得的,應該用來服侍主,可是他充滿迷茫。他所屬的家鄉有不少教會,原來委身服侍的人,每月所得的工資都甚低。基督徒群體一向都知道服侍神不是去賺大錢,可是不同的地域對事奉人員的工資實在有很大差別。志添的迷茫有兩點:第一,他對全職服侍的收入有擔憂,不足夠讓他養活自己及將來成家立室。我們可能會反問他,服侍神不是憑著信心,神會供應嗎?對於志添來說,如果連基本的生活費都要依靠他人奉獻,他覺得,神真的如此「看顧」他的僕人嗎? 第二,志添現時的工作能足夠讓他生活安定,他坦言也許在生活上已慣有安全感,沒有勇氣去踏出一步,作落實全職事奉神的準備。
志添的迷茫並非無理,相信也是不少人在徘徊全職事奉之路的考量。他的恩賜在旁人眼中如此難得,可以套入馬太福音的才幹比喻中,他正是那得著5000銀子的僕人。可是,這個比喻得著1000銀子的僕人卻是那唯一一個原封不動所得著的。志添的迷茫可能在這僕人身上找出亮點。
我們留意一下這個耳熟能詳的比喻,那個得著1000銀子的僕人,他對主人的「眼光和回應」是與眾不同的。他說:「主啊!我知道你,你是個嚴厲的人;沒有種的地方也要收割,沒有播的地方也要收穫,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 請看,你的銀子在這裡。」大家有沒有想過志添的「迷茫」就是「害怕」 — 害怕全職事奉的種種「不可知」。這僕人看主人是滿有期望和要求的,因為他被託付的是1000銀子,這筆銀子可不少啊,而期望和要求往往與所託付的成正比,所以,這僕人就害怕,不敢做任何決定,以至原封不動那1000銀子。可是,事實上,他所害怕的,是真實的嗎?這個主人是否真的如僕人口中所說的,如此嚴厲諸多要求嗎?非也,主人只是順著這僕人的眼光作出回應,給予他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最低要求,就是把銀子放在銀行收息,因即使如此,也必定有所回報。
志添並沒有輕視對自己難得的恩賜,但是,他的迷茫與害怕也是真實的,是人之常情。主人既然對被託付1000銀子的僕人也只是最低要求,這就成為了志添的亮點。我給志添的建議是,在業餘時間爭取專研原文,他必定能取得努力的成果;同時,在工作上籌算將來事奉的實際所需。要知道這比喻的結語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主人對僕人的託付是合理的,因為都是按著各人的才幹而給予的,並且,也必然是「有增」的,至於是否會出現「遞減」,就在乎僕人對主人的「眼光」,並他作出的「回應」了。
志添的情況可能與你相似,盼望這耳熟能詳的比喻,能更新你對神的眼光,對祂作出正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