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09 月 20 日

分類:靈聽頻道,

Daisy

分類:靈聽頻道,

經文:民14:1-10 和合本

1 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2 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3 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4 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5 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 6 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 7 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 8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9 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10 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當人面對種種難題,意識到必須想出辦法去解決它時,卻往往會選擇去做某些行為,例如:喝酒、打遊戲機、煲劇、轉工等等。 這等選擇大體不能破解困局,卻能有麻醉作用,舒緩壓力,逃離現實,把注意力轉移,讓自己暫時不去面對和解決實際的問題。

昔日,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來到巴蘭曠野的加低斯,群眾聽見探子匯報有關所窺探之地的情況,焦點卻落在探子的誇大之言:「那地是吞沒居民之地,有巨人中的亞衲族人。」群眾十分害怕,因而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要回埃及去。 可以想像群眾的思維是儘管埃及是為奴之地,卻可以避開被迦南巨人吞沒的威脅,返回埃及就是「好」。

十二探子中唯有約書亞和迦勒的思維不一樣,他們認為入迦南是「極美」的。二人與眾不同的是,群眾關注的是「人」,他們所關注的是「神」,迦南地既是神所賜的就必得著,他們只要抓緊三個「不」,就能破解人們所見的困局:不可背叛耶和華,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他們沒有神明蔭庇),不要怕他們(因耶和華與以色列民同在)

群眾訴求返回埃及是因為那裡有吃有住,但事實上卻是一條回復為奴受苦的「慢死之路」。 約書亞和迦勒呼籲群眾要面對的是一條「深變之路」,因為以色列人要「倚靠耶和華的同在」來克服心中恐懼,與當地人打硬仗以領取應許之地。

以色列人這兩條路的思維,盼望能幫助你在種種難題中對應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