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08 月 24 日

666
分類:講道摘要

Seeking

銀行存款等如零 II 貪念與價值觀

講道經文:路十二13-21                 

上文講述在耶穌講道之際,有一人排眾而出,希望耶穌為他「主持公道」,吩咐兄弟分家。其實這些分家產的事件,即或在今時今日也屢見不鮮,究竟其中有何問題隱藏在背後呢?這些事件的背後,會否同時揭露人心的真相?

同樣地,記載在路加福音的這個案也不在於如何分家,而在於~

1) 因分家而引發人內心的貪念、苦毒、陰暗、嫉妒和比較
2) 人如何看待財富,  以致引伸下去的
3) 人的價值觀和為神託管的觀念

耶穌不單批判世人的財富觀,同時也強調「警醒和專一」的迫切性。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你是獨子,家中又富裕,自然沒有什麼懸念,起不了紛爭。但如果你生長在一個資源不多的大家庭中,上上下下充滿兄弟姊妹、嫂嫂弟婦⋯,各人才幹成就又有所不同再加上父母或多或少的偏愛,及無可避免的「處理」不周,就可想見,不用去到分身家,便已經充滿比較、不忿、眼淚和不平了。所以,爭家產可以完全不關你多我少的問題,而純粹只為「人爭一口氣」的原因。

不過,你看!耶穌的回應卻完全不是具體的技術指引,例如按照律法規定如何如何⋯,又或者運用今日現代人的理財手法 ⋯等等,耶穌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若要「專業的分家產服務」,你去找文士法利賽人、或用今日的講法,你去找律師處理好了。耶穌只簡簡單單拒絕了他的請求,卻又直指問題的核心所在 — 耶穌的回應是:
「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大概耶穌一眼就看穿這人真實的問題,乃在於他裡面的貪念和價值觀的問題。

當你留意經文,這位人兄要在「幾萬人聚集⋯彼此踐踏」(十二1),群眾擠著要聽耶穌教導的情況下出現,就可想像,他大概已忍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心急得非要排眾而出不可,要請耶穌判決分家。

按照經文強調,這人請耶穌「吩咐」他的兄長分家中的「吩咐」這詞語,便讓人聯想起早前兩章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 — 耶穌去到這姊妹的家開始講道,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十39-40)耶穌如何回應馬大這個「吩咐」?祂清楚提醒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十41,並勸她應該選擇「那上好的福分」(十42),就是聆聽上帝的話語。同樣,今天對於這滿腦子「思慮」想要分家的人,他犯了同樣的錯誤,「(他)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他生命的優先次序放錯了,如果説馬大選擇了埋頭埋腦的做事、服侍神,卻不知道「明白神、親近神」才是最重要,因而選擇了那「不是最上好的福分」,那麼,這個想要分家產的人,對不起,對於他,則完全沒有考慮或選擇上帝,他只是選了「自以為」最好的福氣,他選擇的是家財、或者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爭返啖氣」,甚至是家業分配中的所謂「公平」但事實上,他所選的,卻連福氣的邊也沾不上。

所以,今日第一點我希望大家記得的,是要「作最上好的選擇」,不要勞碌爭取大半生,得來的只有思慮煩擾!

話說回來,耶穌看穿這人真實的問題是:對錢財的態度,且起了貪念。人一旦有了貪心,那管是耶穌來分家業,抑或是按律法處理,都未必能令他滿意。所以耶穌才會說:「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這絕對不是因為耶穌沒有能力處理這事,祂只是不想掉進這個表面上好像是「尊敬」耶穌,要請祂出面,實際上是利用祂來成就自己私意的「陷阱」罷了…

~ 待續 ~

相關文章:
銀行存款等如零 I
銀行存款等如零 III 提防貪念
銀行存款等如零 IV 如何看待財富
銀行存款等如零 V 無知的積財
銀行存款等如零 VI MeMeMe的盤算
銀行存款等如零 VII 受託的責任
銀行存款等如零 VIII 無知引來連環錯
銀行存款等如零 IX 在神面前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