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行 第35章 上主為何要統計人口?
第35章 上主為何要統計人口?
第四部/民數記:國度子民的養成 頁181
按此進入👉 全書目錄
第35章 上主為何要統計人口?
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說:「你要按以色列全會眾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數目計算所有的男丁。」(民一1~2)
思想問題:
- 【選擇題】古猶太傳統《民數記》書名的來由是…?
- 本書記載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不同地方停留的日數;或
- 本書記載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兩次人口統計(第一章、第二十六章)。
- 【選擇題】兩次人口統計,以色列人在曠野前後兩代男丁的數目只相差千分之三,可見…?
- 曠野原來是可以安居樂業的;或
- 上主在以色列人漂泊曠野無水之地的四十年中,對他們格外看顧保守。
- 【選擇題】統計人數的目的是…?
- 炫耀實力、比較優劣,把群體中的弱者排除出去;或
- 掌握實況、方便照應、安排分工,讓全會眾都可以各盡其職,有分參與在整個群體的信心之旅當中。
- 【默想】從十二支派按人數和實力來安排行軍次序和安營位置,你看出上主是一位怎樣的帶領者?
- 【默想】利未支派不用打仗,你認為是一種優待嗎?他們是上主揀選代替以色列「每個家庭」到會幕作服侍的,你認為這「分工安排」對你有何意義?
(本章【選擇題】答案在下一章 // 上一章答案:1. 2. 2.)
補充資料及經文出處:
- 「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男丁,都在數點之列(一3)。
- 「但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從前在西乃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二十六64)
- 兩次人口統計,記錄了以色列人在曠野前後兩代男丁的數目:前一次總數是「603,550」(一46),後一次總數是「601,730」(二十六51)。
- 由於統計的是「能出去打仗的」人數,所以「利未人卻沒有按著支派數在其中」(一47)
- 猶大支派人數最多,他們和以薩迦、西布倫二支派在會幕東邊安營,是行軍時作先鋒開路的第一隊(二3~9)。但支派人數僅次於猶大,他們和亞設、拿弗他利二支派在會幕北邊安營,是行軍時負責殿後掩護的末隊(二25~31)。流便、西緬、迦得三個支派在會幕南邊安營,是行軍時的第二隊,既可支援前隊進攻,也同時保護在中央扛抬會幕的利未支派(二10~17)。以法蓮、瑪拿西、便雅憫三個支派人數最少,他們在會幕西邊安營,是行軍時的第三隊,緊隨於利未支派之後(二18~24)。
- 利未支派是上主揀選「代替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三12)
- 「凡一個月以外的男子都要數點。」(三15)
- 革順二族有七千五百名(三22)、哥轄四族有八千六百名(三28)、米拉利二族有六千二百名(三 34);合共男丁總數應該是二萬二千三百名,可是經文卻記載「共有二萬二千名」(三39)
- 「以色列人中頭生的男子比利未人多二百七十三個」(三 46)
- 「二萬二千名」利未男丁是「代替以色列人所有頭生的」(三45)
- 「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凡前來任職、在會幕裡辦事的」(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