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行 第32章 嶄新的開始
第32章 嶄新的開始
第三部/利未記:成為聖潔的子民 頁165
按此進入👉 全書目錄
第32章 嶄新的開始
第五十年要作為你們的禧年。(利二十五11)
思想問題:
- 【選擇題】要明白「禧年」是什麼,必須…?
- 翻查《說文解字注》、《牛津大辭典》等,確認它的字面意思;或
- 回到利未記第二十五章,不能只斟酌字面意思。
- 【選擇題】「禧年」與「安息年」有很多關聯,例如…?
- 「禧年」的計算必須「基於安息年」,它們的觀念都源自「安息日」;或
- 「禧年」的「禧」有幸福的意思,「安息年」可以休養生息,當然也是幸福。
- 【選擇題】「禧年」的規定相對於「安息年」,有兩點獨特之處,那是甚麼?
- 奴隸必須離開主人,並可以帶著家眷「歸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業那裡去」,開始過著經濟自主的新生活;或
- 奴隸必須終身為奴,家眷則可以「歸回本家」。
- 【默想】「禧年」原來是社群中富裕有能力者,去幫助身邊赤貧的弟兄的實際體現。我們生活在沒有「禧年」的社會裡,應如何表達上主的這份心腸?
- 【默想】上主重視每一個人的生命,甚至以定例來給予奴隸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機會,可以不問情由、重新作人、從頭開始。日後,當你遇到需要你施以援手的人,你願意更慷慨對待嗎?
(本章【選擇題】答案在下一章 // 上一章答案:2. 1. 1.)
補充資料及經文出處:
- 根據《說文解字注》,「禧」的意思是「行禮獲吉也;詁曰:禧、福也」。
- 「禧年」在英文是 Jubilee,一般指五十週年的「金禧」紀念誌慶;引申亦可作「銀禧」(Silver Jubilee,二十五週年)或「鑽禧」(Diamond Jubilee,六十週年)之用。翻查《牛津大辭典》,不單「五十週年」乃出自聖經的典故,Jubilee原來也是音譯的舶來外語,可以循法文(jubile)和拉丁文(j.bilaeus)一直追溯到希伯來文(yobhel)。「禧年」按原文直譯就是「羊角(yobhel)之年」(二十五 13),大概是借用了在禧年的贖罪日「要大發角聲……要在遍地發出角聲」(二十五9)這傳統禮儀作為名稱。
- 若按再照「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二十五17、38、55)這句話來作出劃分,全章經文可以分成下列三個主要部分:
一、安息年與禧年(二十五1~17)
二、土產、田地、房屋、借貸(二十五18~38)
三、釋放奴僕(二十五39~55) - 「安息年」(二十五2~7)
- 逢第七年是「安息年」,到第七個安息年(即第四十九年)的七月初十贖罪日,便要吹響羊角,宣告第五十年「禧年」的開始(二十五8~10)。
- 「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出二十9~10=申五13~14)
- 「六年要耕種田地…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二十五3~4=出二十三10~12)
- 「豁免年」的定例:「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申十五1);在這「第七年的豁免年」裡,「凡債主要把所借給鄰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鄰舍和弟兄追討」(申十五2~11)。其次,是「釋放奴隸」的典章:「你若買希伯來人作奴僕,他必服事你六年,第七年他可以自由、白白的出去。」(出二十一2~6 =申十五12~18)
- 問題是:已經有這第七年重獲自由的律例,到「禧年」又再一次准許奴隸離開(二十五39~41、47~54),是否屬畫蛇添足之舉?
- 「不可耕種……不可收割」(二十五11~12)
- 「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二十五35~37)
- 除了奴隸,「禧年」還要求把「地業」(二十五23~28)和城外的「房屋」(二十五29~34)物歸原主;因此,奴隸離開主人以後,「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二十五
10、13、41)。第二,過了六年,僕婢可自由離開,卻也可自願留下,以「無痛穿耳」的記號作為最終的決定(出二十一5~6;申十五16~17)。但「禧年」一到,奴隸便沒有選擇而必須離開,「歸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業那裡去」(二十五41)。 - 「自由出去」充其量只為以防萬一的太平門而已,留下來「長久*服事」才是法律條文背後的微言大義。
*附註: 希伯來文 ’olam一字(出二十一6;申十五17),宜解作「長久」,而非「永遠」。 - 「禧年」的安排就完全不同了:奴隸這次出去,可以帶著家眷(二十五41),不用忍受與親人離別之苦(出二十一4),少了一項離開時的顧慮。